2011年3月23日 星期三

最假的34句話

1.家長:壓歲錢我給你存著。

2.公車司機:後面還有一輛車!

3.飯店服務員:您要的菜馬上就好...

4.小學老師,你跟我說實話,我不告訴你家長!

5.初中老師:這節課體育老師有事不上了...



6.高中老師:我就佔你們一分鐘...

7.學習好的同學:這次又沒考好。

8.一群人來打球:我們都不會玩!

9.街邊小店:跳樓大拍賣!

10.主管上台前說:下面我簡單的說兩句!



11.新聞裡常說:有困難找警察

12.借錢時說:我有了馬上還你,結果你不要他不還,你要了,他也不一定會還......

13.醫生:我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了......

14.見到久別的同學,存下各自的號碼:有空常聯繫!

15.明星:我們只是普通朋友......



16.就想抱著你睡覺,我絕對不動手動腳

17.氣象局說:專家分析,近幾年沒有大地震。

18.太太:(出門前化妝時)馬上就好!馬上就好!

19.老公:(一面盯著別的女生)她哪有你漂亮?

20.食品包裝:保證不添加防腐劑。



21.女生:我們還是可以當朋友的。

22.老師和家長:等你考完試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沒人管你!

23.售票員說:往裡邊走!裡邊有坐!

24.老師對最後一名的學生說:你很聰明,只是不努力......

25.你人來就好了嘛還帶什麼禮物嘛。



26.小時候犯錯或撒謊被揭穿時總會說:我下次再也不敢了......

27.小姐:我是新來的,剛做這行沒幾天。

28.政府機關:有關部門已經介入調查。

29.售票員:買票吧,保證有座位,馬上就走,上車就走。

30.公車司機最假的應該是:往裡走,後面都沒有人。(他X的,後面的人臉都貼窗上了,他說沒人)



31.售貨員:我真的不賺你錢,我這是按進價賣的。

32.我再也不跟你玩了!

33.改天請你吃飯!

34.其實你是個好人,就是我們不太適合。

2011年3月11日 星期五

先磨刀還是先砍樹

「面試時,緊張的其實不只是應微者。」高居某大企業的黃處長說:「新進工作伙伴,博士、碩士比比皆是,自己連大學文憑都沒有。能有現在的頭銜,憑藉的不過是社會經驗罷了。」

黃處長苦笑的搖搖頭:「離開讀書的日子已遙遠,多少次想放棄工作進修,但要下決定,除了勇氣,似乎還要有好運氣才行。」儘管無奈,他似乎作夢也不敢想「改變現況」。

最近公司有一波人事異動,他被調離目前單位,雖是平行調動,誰都曉得是「平調暗降」。他和家人商討後,終於痛下決心,出國進修。管他學歷重要或經驗掛帥,自己是該作一次人生盤存了。

如果你遇到生涯瓶頸,該從何清點起?以下三點建議:

1. 鎖定生命座標

試問:自己的生活重心是什麼?家庭?事業?宗教?朋友?享樂?名利?生活重心若搖擺不定,情緒難免起起落落。

2. 滌除心靈的塵埃

去除「但願我能」、「我做不到」、「我不得不」等口頭禪,處事有原則,全力以赴。

3. 信任與授權

明訂「預訂目標」、「應守規範」、「責任歸屬」、「獎懲辦法」,再堅持執行,你的人生盤存就不會那麼漫無頭緒了。

此外,排你的人生優先次序,分別歸類為:
1.重要且急迫:有期限的目標,如運動與健康等。
2.重要不急迫:如了解自己的與趣、人生階段規劃等。
3.不重要卻急迫:如不速之客拜訪、臨時會議等。
4.不重要也不急迫:如寒暄的電話、閱讀廣告。

人類潛能大師史蒂芬柯維分析,通常我們都把時間花在第三、四類事務上,而擁有的是短視近利的人生。

第一類人容易有無限壓力,並忙於收拾殘局。

第二類的人誠屬有理想有遠見有紀律的現代人。

一名砍樹工人辛苦的工作了五個小時,樹木鋸痕非常小,旁人勸他:「何不暫時休息,把鋸子拿去磨利一點?」工人說:「我鋸樹都來不及了,怎有時間去磨鋸刀?」

聰明的朋友們,那你就應該知道怎麼做了吧 !

打破外資買賣超的迷思

外資巨額買賣超 隱含「反向」意義
為甚麼投資人光看盤後外資買賣超資料,會被誤導?從台股的歷史經驗看來,其漲跌情形跟外資買賣超息息相關,可是當外資出現比較大手筆的單日買賣超動作時,卻經常隱含「反向」的意義,特別是當大盤來到相對高檔或低檔的關鍵轉折時刻。
例如,去年520(總統就職周年)之前的1個月,集中市場加權指數在8000點附近低量盤整。520過後台股一連2個月價量齊揚,隨著指數上漲,外資買超金額也放大。
7
24日大盤指數跳空上漲100多點來到9700多點,當天外資大幅買超150多億,但2天之後,台股就從9807波段高點反轉,一路大跌至8000點附近才止跌。
去年817日,大盤重挫來到波段最低點7987,當天外資相當罕見的大幅賣超293億元,可是隔天大盤大漲400多點,從此展開近2000點的反彈,一直到1030日來到盤中波段最高點9859之後反轉向下,可是外資竟然在前一天(1029日)大幅買超200多億元。
觀察過去,近幾年外資買賣超台股狀況可以發現,當外資單日買超額接近200億元時,大盤指數往往來到波段相對高點,而賣超金額一樣在200多億時,卻可能是低點附近,投資人跟著外資動作,在隔天也跟進買股票、賣股票,很容易買在最高點、賣在最低點。因此,市場上有一種說法,「台股的高點是外資買上來的,低點則是外資賣下來的」,事後回頭來看,似乎相當吻合,不論是大盤或個股都有類似狀況。
資買賣超背後有玄機
外資這樣「追高買進,殺低賣出」,投資人要如何判斷背後真正的多空意向?這方面並沒有一個百分百的判斷準則,投資人可以藉由觀察大盤及個股走勢看出一些端倪。
以台積電(2330)為例,當大盤上漲,股價竟然漲不動,即便盤後資料顯示外資單日大買數萬張,大致可以判斷外資並不是真正在作多台積電。尤其是當台積電股價當天上漲,隔日卻開盤就下跌,可能意謂外資只是短暫拉高股價借券賣出,同時放空台指期貨,準備賺一波下跌的價差。
因為如果外資看空台股後市,通常會放空台指期貨(通常為新加坡摩根台指期貨),同時放空像台積電這類占權值比重較高的大型股,以便達到摜壓指數的目的。由於台積電占大盤指數權值最高,通常台積電大跌,指數也會下跌,所以外資若同步放空台指期貨、台積電,等於同時賺取個股和指數下跌的價差。
外資雖然不能在台股現貨市場從事直接融券賣出(放空)個股,但可以向國泰人壽等擁有台股現貨部位較大的國內法人借券(借股票),先在現貨市場逢高賣出,等股票跌下來再回補(買進)還給出借的法人,藉此賺取股票下跌的價差利潤。但由於是借國內法人的股票來賣,因此不會顯示在賣出當天盤後外資買超資料當中,甚至相關個股的盤後資料還會顯示外資「買超」。
由此可知,單看外資一天的買賣超來研判個股的多空並不準確,除非外資連續買超個股多日,並帶動股價向上,才可以大致推斷外資的確看好該檔個股。
外資也會誤判行情
操作台股,幾乎不看外資單日買賣超資料,因為沒有太大意義。外資不是單一個體,多空看法不一,可能今天買,明天賣,而且也會看錯,如果能夠追蹤較長一段時間,也許可以看出外資對相關個股的多空看法,但這不一定與個股的實際走勢相符,最關鍵的還是在於了解整個大環境、大趨勢,整體經濟、產業基本面的變化,從中得出個股的操作方向。
最近在國內一場投資研討會當中,一家重量級外資券商台灣區研究部主管就坦承,對去年下半年台股行情的研判頻頻出錯。他回顧在下跌過程中,一開始跟客戶說「台股已經超跌,比其他亞股便宜很多,建議買進XX股」,剛開始客戶反應還相當正面,可是客戶依照建議買進之後卻發現股價愈來愈便宜,愈買套愈多。
由於以美國為首的全球經濟前景混沌不明,去年下半年包括台股在內的全球股市波動都非常激烈,外資券商陸續發布的台股投資展望報告,以及個股的投資報告,往往與大盤、個股的實際走勢有顯著差距,新出的報告經常要修正之前的看法。但由於大盤、個股股價下跌的速度相當快,外資券商出報告的速度甚至趕不上指數、股價的變化。
各家外資的台股研究報告內容出入也相當大,不僅個股、產業的多空看法分歧,對大盤看法也大相逕庭,以今年指數高點目標區為例,有的上看10000點,有的看12000點,有的9000點,讓投資人看得眼花撩亂。尤其去年下半年以來,整體經濟大環境變化劇烈,各外資券商的看法更是不一致,因為經常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自己作好功課比較重要
熟悉外資圈運作的業內人士指出,外資券商出報告的目的就是要幫客戶賺錢,因此相關報告內容會在第一時間pass給客戶,客戶買進個股之後,再公開發布報告內容,希望吸引投資人追價,好讓客戶賺取價差。儘管如此,大型外資券商資源相對豐富,對國際經濟大環境及資金流向的掌握具有優勢,因此其報告仍有參考價值,只是投資人千萬不能照單全收。業內人士指出,投資人可以好好思考外資選股、研判行情多空的邏輯,但對於報告當中列出的「個股目標價」或「大盤指數目標區」就不必太認真。

腦波-α 波、β波、θ波、δ波---地球波動7.8赫茲

α波:8-14赫茲(1秒內振動8-14)α為優勢腦波時,人的意識清醒,但身體卻是放鬆的,它提供意識與潛意識的橋樑。由於在這種狀態下,身心能量耗費最少,相對地腦部所獲得的能量較高,運作就會更加快速、順暢、靈感及直覺敏銳,腦的活動活潑。
換句話說:每分鐘呼吸次數在8次左右,可以進入α波。
β波:14赫茲以上,在β波為優勢腦波時,人清醒時大部份的腦波狀態。隨著β波的增加,身體逐漸呈緊張狀態,準備隨時因應外在環境作反應。大腦能量除了維持本身系統的運作外,尚須指揮對外防禦系統作準備,因而消減了體內免疫系統能力,在此狀態下人的身心能量耗費較劇,快速疲倦,若沒有充份休息,非常容易堆積壓力(這是現代人的通病)。適量的β波,對積極的注意力提升,以及認知行為的發展有著關鍵性的助益。
呼吸多是淺式呼吸,呼吸次數較多。

θ波:4-8赫茲,θ 波為優勢腦波時,人的意識中斷,身體深沉放鬆,這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入定態」。
在這樣的狀態下,由於意識中斷使得我們平常清醒時所具有批判性或道德性的過濾機制被埋藏起來,因而大開心靈之門,對於外界的訊息呈現高度的受暗示性狀態(Hyper-suggestibility),這就是為什麼人在被催眠時會容易接收外來的指令。
此外,θ波與腦部邊緣系統有非常直接的關係,對於觸發深層記憶、強化長期記憶(LTP)等幫助極大,所以,在科學界稱Theta波為「通往記憶與學習的閘門」─The Gateway to Learning and Memory

呼吸次數每分鐘4次以下,可以進入。
δ波:0.4-4赫茲,δ波為優勢腦波時,為深度熟睡,無意識狀態。人的睡眠品質好壞與δ波有非常直接的關聯;
δ睡眠是一種無夢且很深沉的睡眠狀態,通常一夜正常的睡眠周期會出現四至五次,而發生在睡眠初期第一個出現周期是無夢的δ波(Non-REM)狀態,所以,如果在輾轉難眠時,能讓自己召喚出近似δ波邊緣狀態的身心感覺(當然要經過訓練),您就可以很快地擺脫失眠並進入深沉睡眠,真正睡美容覺追求的就是這種時間短但深入的睡眠。此外,根據科學研究,δ波亦是開發人類直覺雷達系統,以及超能神秘力量的關鍵。

用抽屜理論解決烏鴉的煩惱


文章來源:Yahoo!奇摩商業 | 發表時間:2010/05/23
文/趙政岷
趙政岷
現任中國時報旅行社總經理、輔仁大學廣告傳播系講師。曾任中國時報副總編輯。
從前從前有一隻烏鴉,打算飛往南方去,途中遇到一隻鴿子,一起停在樹上休息。鴿子問烏鴉說:「你這麼辛苦要飛到那裡去啊?為什麼要離開這裡呢?」
烏鴉嘆了口氣,憤憤不平地說:「其實,我並不想離開,可是這裡的居民,都不喜歡我的叫聲,他們看到我就攆我走,有些人還用石頭砸我,所以我想飛到別的地方去。」
鴿子聽完後跟烏鴉說:「你別白費力氣了,如果你不改變你的聲音,你飛到那裡去,都不會受到歡迎的!」
面臨人生與企業的困局,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我已經很努力了啊,我也努力換這個改那個,調主管整部門,但為什麼卻得不到效果,沒有長進?」,到底是改變不夠,還是環境太糟,時不我予?其實,很多時候是自己的心態出問題,怪這怪那,罵員工嫌顧客,就沒察覺真正的問題其實是自己。
奇美企業董事長許文龍,當年面對企業組織再造風潮時,說過一個故事。他說,當我們要整理抽屜時,多數人的做法都是把抽屜打開,把裡面的東西重新擺一擺,把不要的東西拿起來,就把抽屜關起來了。但往往抽屜跟原先差不多,隔不久又亂了。
許文龍先生說,整理抽屜的方法應該是先把抽屜打開,然後把抽屜裡的東西都倒在地上,再把空抽屜放回去,接著將地上要的東西撿起來,放進抽屜裡就好。至於地上的其他東西看是要掃掉或放到別的地方去,如此一來,才會真正把抽屜整理好。
我們面對問題時,除了尋求突破創新改變之外,同時要做的是「能捨」,只有能捨、才能有得。烏鴉換個地方飛,已經是鼓足了勇氣,也很努力,但如果能調整自己的聲音或不出聲,其實不必捨近求遠,處處都能受到歡迎。
台灣很多中小企業,當年因新台幣升值移往海外設廠,改弦更張,成功立足。但也有許多企業,只是換個地方因襲窠臼,最後浪跡海外,找不到安身立命之所。如果想想許文龍的「抽屜理論」,勇於丟掉不要的東西,改變自己,那才能創造出成功的「第二條曲線」,找到新生命的動力。
其實不只企業如此,個人面臨全球劇變的時代也應該想想,我是不是變成了那隻烏鴉,不受歡迎、沒競爭力了。以下幾點供參考或可想想:
1. 想想自己的環境,是變得更好?還是更不舒服?
2.
自己是不是做得愈來愈累?卻沒什麼相對的獲得?
3.
想想這幾年,自己有沒有學習到新東西?有所長進?
4.
想想那些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有哪些比別人強的地方?
5.
想想自己目前運用的是自己的長處,還是短處?
6.
回到原點思考,如果重新出發,能做什麼?想做什麼?
7.
設法把自己的強項變得更強,那可能比去彌補弱點更重要。
改變不容易,改變自己更難!但與其想改變別人,改變環境,改變市場,改變顧客,不如選擇改變自己最快,也最有把握!仔細想想自己的這個抽屜該怎麼整理吧!
順便一提,烏鴉在中國被認為是不吉祥的鳥,但是在日本烏鴉卻是吉利的象徵。不過,中國的烏鴉到了日本,能不能生存得很好,受不受歡迎?就不知道了。

定期壽險 青壯年優選

談到壽險保障,你是選擇終身壽險?還是定期壽險??豐人壽台灣區總經理伍德力說,兩種商品並無優劣之分,不過國人在投保壽險時,傾向以終身保障為主,希望在繳費的20年期間,保有一輩子保障,容易造成國人平均保額偏低的現象。

歐美民眾和我們有截然不同的選擇,特別是美國與歐洲民眾則選擇定期壽險作為保障。根據壽險公會統計,國人的平均保額僅80萬元,相對壽險保障額度應為年收入十倍以上才算有足夠保障,國人的保險額度明顯不足。

來自美國伍德力以多年的保險經驗說道,歐美地區的民眾對於壽險保障多以定期壽險居多,特別是在青壯年時期,保額要提高時,定期壽險的繳交保費相較終身壽險便宜。

終生壽險保費平準化,20年繳費期間,不因年齡增長而調高,但對社會新鮮人或青年族群來說,每年繳交的保費負擔並不輕鬆。同樣是投保100萬元、年齡為25歲的男性,選擇20年期的終身壽險和每年都需續約的定期壽險,終身壽險每年所繳的保費是定期壽險的二、三倍。

伍德力鼓吹定期壽險,他說,國人保額普遍不足、又不願因提高保額造成太大財務負擔,定期壽險是兼顧兩者的解決方案。 不過,目前定期壽險投保年齡最高至75歲,一旦超過75歲者就無法投保。

除壽險保障額度不足,伍德力也點出國人偏好投保意外險來代替「醫療險」,亦造成保障缺口。伍德力表示,意外險保障範疇在於意外事故,雖涵蓋部分的醫療給付,但與醫療險全然不同。

2010/12/30【經濟日報】
2010/12/30 上午 09:24:52

古今中外學者治學方法40 例

1.科學家培根的“釀蜜法”:

我們不應該像螞蟻一樣單只收集,也不應該像蜘蛛一樣光會在肚裡抽絲,而應該像蜜蜂一樣采百花釀甜蜜。
1. 學者陳善的“出入法”:既能鑽得進去,又要跳得出來。
2. 數學家華羅庚的“厚薄法”:書由厚變薄是閱讀能力提高的標誌。
3. 學問的“識理法”:“讀有字書,識沒字理。”
4. 戲劇家克尼雅日寧的“有無法”:要讀懂書上所沒有東西。
5. 理學家朱熹的“三到法”: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6. 哲學家王充的“古今法”:“知古不知今謂之陸沉,知今而不知古謂之盲瞽。”
8.儒學家子思的“五覺察法”:“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9.古文學家韓愈的“提要鉤玄法”:“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
1. 教育家孔丘的“學思結合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 小說家巴爾扎克的“反問法”: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是問號。
3. 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思維法”:只有靠積極思維得來的才是真正知識。
4. 道德家老子的“得惑法”:“不則得,多則惑。”
5. 心理學家洛克的“多少法”:學習廣博的決竅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東西。
6. 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的“循序漸進法”:要想一下全知道,就意味著什麼也不會知道。
7. 孔子弟子子夏的“溫故知新法”:“日知其所無,月無忘期所能。”
8. 文學家伏爾泰的“再讀法”:“重新再讀一本舊書,就仿佛與老友重逢。”
9. 哲學家狄慈根的“重複法”:“重複是學習之母。”
10. 桐城派學者姚鼐的“三端法”:(1)義理;(2)考證;(3)文章。
20.古文學家歐陽修的“三上法”:(1)馬上;(2)枕上;(3)廁上。
21.學者董遇的“三餘法”:冬為年餘,夜為晝余,雨天為時餘。
22.數學家科爾的“星期日法”:用三年的全部星期日證明一數學公式。
23.歷史學家陳垣的“讀目法”:讀書先讀目錄,心中有數。
24.學者陸世儀的“分類法”:凡讀書分類,不惟有益,且兼省心目。
25.學問家王盛鳴的“竭澤法”:知識如魚,目錄如網,用網在書海中打撈。
26.科學家波爾克的“消化法”:讀書而不動腦,等於吃飯而不消化。
27.化學家貝爾納的“發現法”:受過未知物折磨的人,不會知道什麼是發現的快樂。
28.兒童文學家冰心的“創新法”:讀書恨與古人同。
29.學者阮葵的“冷熱法”:按書的內容,分別採用冷看或者熱讀。
30.天文學家哥白尼的“合精法”:要善於集合相近學科的理論精華。
31.自然主義者左拉的“探索法”:生活的全部意義在於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
32.教育家布魯納的“興趣法”: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
33.國學家章學誠的“切己法”:“不切己者,雖泰山而不顧。”
34.史學家侯外廬的“熱處理法”:讀書學習都應趁熱打鐵。
35.科學家巴斯德的“堅持法”:使我達到目標的奧秘是我的堅持精神。
36.作家李准的“濃淡法”:先濃後淡更有味。
37.孟軻的“獨立思考法”:“盡信書不如無書”。
38.作家福樓拜的“發掘法”:最細微的事物裡也會有未被認識到的東西。
39.短篇小說家馬克·吐溫的“專注法”:只要能專注就能取得連自己都會吃驚的成就。
40.史學家顧炎武的“新舊法”:顧炎武每年用 3個月複習舊知識,其餘時間學新書。

反饋(Feedback)

反饋效應-在網路理論中樞紐以加速度增加連結的過程稱為反饋(Feedback),也稱為增幅校應

      扼止反饋效應最好的辦法就是破壞樞紐,然而網路也會受到外部衝擊”(鬼牌)而改變他的形貌。

      如果說反饋效應會加強某個特定樞紐的地位,那麼只要網路一型成,其構造就會固定,永久不會改變。但這麼伊萊,生物就無法因應外部變化,最後走向死亡。因此大自然將基因網路接受外部衝擊,進而發生突變的智慧傳授給生物。藉由網路的構造、破壞、然後再生的大自然治會,生物不斷演進,我們也才能存活到現在。

人格九型-了解自己.了解別人

人跟人之間的互動.有很多的學問.學習做人處事是一輩子的終身學習功課.

因為個性不合,常有你不懂我的心。

常常將心比心,但是對方並不領情。

在跟人相處時常有雞同鴨講,無法溝通順暢。

或是你說的,不是我要聽的。

「為什麼我付出那麼多?對方都不領情,不了解,也不會給予支持和讚美。」

當遇到挫折、傷痛、失去所愛-------,跟朋友訴說,他一直給很多建議,但需要的是一個擁抱,或是支持和陪伴。

或是因為對方沒有真實表達感受,而陷入迷霧之中。



人格九型的起源

人格九「性格形態學」亦稱「九型人格」,是一套很古老的學說,其英文原詞Enneagram讀成「ANY–a–Gram」,意思來自希臘文Ennea即是「九」的意思,而「Gram」是指「圖形」,所以「Enneagram」實際上表示一個擁有九個方位的圖形,而它的正式起源實在是難以考究。雖然九型人格學說最早發展出來的時間已不可考,但是研究學者都一致認為它的起源非常久遠,可能要追溯自公元前二千五百年或者更早。比較肯定的說法是阿拉伯的蘇非族,最初是由一些族長為了方便管治其族人而發現的。相傳只有該教靈性教師知道,用以開?教眾的靈性,而且數千年來一直都是以秘密的方式流傳。而它的奧妙之處在於,每一個前去請求靈性教師解決困擾的人,都得到非常滿意的解答,可是妙就妙在即使是相同的問題,每個人的解答卻不相同。


很有效地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問題,也帶著神祕色彩。
人格九型:可以了解自己和別人,走出迷宮,突破自我,揭開心靈深處的密碼,改變契機,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了解,促進親子關係、朋友互動以及與人溝通等。互相體諒包容,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進而表達自己真正的感受、想法和需要,而讓雙方都能夠放鬆地呆在信任的空間。



每個人的表現方法不同,生存策略不同,呈現不同的反應模式。思考方式、情緒表達、有很大的差異。有人是腦中心,有人是心中心,有人是腹中心。

同樣的話,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讀。

人類回應環境的模式表現出思惟、情緒及行為模式,分為三大類中心:腦中心、心中心和腹中心,以及九種人格類型,只需觀察對方的行為表現,即可推知他的性格型態。不需要算八字,或是看星座命盤。

人體的三大能量中心

包括腦中心(mind)、心中心(heart)、腹中心(body)等三大心。當面臨壓力時,腦中心的人會思考問題的癥結,而焦慮不已。

心中心的反應則是傷心、痛苦、自哀自憐。

而腹中心的人則會趕快想辦法,採取行動,處理危機,解決問題。

1、腦中心:傾向於以思考回應,他們會洞察、分析、歸納,著重於理性方面,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喜歡圖像,透過圖像思考。喜歡閱讀,屬於視覺型的人。

2、心中心:感情強烈、情緒化。以感覺過日子。他們有很高的敏感度,感情細膩。他們希望了解別人,也渴望被愛。一生都在追求愛,活在愛裡。屬於聽覺型。他們喜歡傾聽、訴說。喜歡音樂。只需要聲音就能夠感受事物。

3、腹中心:在乎生存問題,在生命中常會壓抑和攻擊。關切食衣住行的事情。他們相信優勝劣敗、適者生存。屬於感覺型的人。注重經驗,只能理解經驗過的事,沒有太多推理、想像及創造力。他們往往不必思考,就能夠下定決心,付諸行動。

多數的男生是腦中心,而女生大多是心中心,另外腹中心在男女的分布很平均,各佔三成左右。男生多數重視理性思考,不愛說話。而女生比較感性,在乎愛情,不常做理性思考,比較感性。

其實每個人剛出生都應該是一個完整的圓,本身非常圓滿。後來因為成長環境、父母教育方式、生命經驗而有不同的人格發展和人格特質。

什麼是人格九型?

人格九型學說近年在國外非常流行,被廣泛地應用,沒有哪一型特別好或是壞,各有特色。

人格九型的分析方式類似於心理學,西元1920年,哥濟也夫(Guardjieff)首先將人格九型傳入西方,用它來說明人類的九種人格特質。

1993年,史丹佛大學商學系也開了一門「人格、自我認知與領導」的課程首次將焦點集中在人格九型學說上。

人格九型各有優缺點,並沒有哪一型比較好,哪一型比較不好。可以藉此了解自己,了解別人。

第一型完美型:總是對現狀不滿,希望能夠達到更好的境界,是那種好還要更好的類型。不僅嚴以律己,也嚴以待人。過於控制,壓抑自己的情緒,過度要求自己。如果能夠放鬆心情,活在當下,享受美好人生。學習更有彈性,那麼就能夠更加地快樂。

第二型全愛型:充滿愛心,為人著想。經常為人付出,希望得到別人的感恩。將自己當成愛的天使,不停地去關愛別人,照顧別人。而一個懂得愛自己的人,會去傾聽自己的聲音,看到自己的需求,肯定自己,努力實現夢想,讓自己更有力量幫助別人。

第三型事業成功型:像變色龍一樣,隨時間、地點,變換自己的模樣。重視形象,關心地位和聲望。喜歡和人競爭,藉由超越別人建立優越感。

第四型藝術型:希望以美的形式表達自己,充滿著幻想力、自我覺察力。能夠創造出美好的作品。讓人覺得浪漫卻不實際。好像落入凡間的精靈,不食人間煙火。

第五型智慧型:思想的巨人,行動的侏儒。總是埋首於書籍資料之中,有了知識,他們才不會焦慮,然後面對環境的挑戰。喜歡追根究底,許多科學家、思想家都屬於這個類型,如牛頓、愛因斯坦等。

第六型忠誠型:認同權威,幼年時認同父親或是權威人士。被長輩喜愛和讚美是他們的願望,所以他們總是忠心耿耿。對父母很忠誠,常常取悅權威者,以獲得安全感。

第七型豐富型:像小孩子一樣,樂觀派,喜歡看美好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很任性、自我中心。他們不斷地找尋快樂,去經驗快樂,縱情於歡樂中。他們很少用心去聽別人的心情。只喜歡說俏皮話,聊天說地,說笑話,同時他們需要別人的喝采。

第八型能力型:屬於行動派,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篤信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享受工作,喜歡挑戰自己。他們痛恨軟弱,無論是自己或別人皆如此。他們總是態度強硬地對待周圍任何與自己有關係的人,不准別人依賴,覺得不堅強的人實在太沒用了。

第九型和平型:性情溫和,不喜歡跟人衝突,不自誇,不愛出風頭,個性恬淡。充滿赤子之心,充滿宇宙智慧能量的人,而每個人可以在我眼中發現宇宙的光輝,並和我一樣地滿足。如無為而治的老子和印度的甘地。



你屬於哪一型?每個都有自己的基本人格特質,這是一個主軸,影響著選擇和反應。每個人有不同的成長環境、經驗,可能會有一些差異,而擁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質。每一型的人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之後,肯定自己,接受自己,對生命說是,對自己說是,然後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參考書目:讀心術/暸解人格九型。作者林寶島和石芳瑜

日本是川銀藏的投資哲學

是川銀藏投資股票哲學─烏龜三原則

日本股市之神─是川銀藏提出「烏龜三原則」、「只吃八分飽」投資股票哲學,頗值得參考

國小畢業的是川銀藏,為投資股票,赴圖畫館專研經濟金融知識達三年,最後「悟道」結論是「資本主義不會崩潰」,讓他躍身為叱吒風雲的日本股神。

「經濟不會永遠繁榮,也不會永遠衰退。」他說,資本主義的經濟有一定韻律,像海浪般,有波峰,也有波谷。雖有金融大風暴,也只是經濟變動的一個波,因此經濟變動的韻律,將會反映在股市行情上。

「當經濟由波峰往下跌時,並不會永無止境地下滑,在跌的過程中,就已逐漸蓄積將來要上昇的能量;相反地,經濟由波谷往上昇時,也不會升個不停,因為在上升的過程中,就已逐漸蓄積將來要下跌的能量。」

他說,做生意與做股票道理一樣,必須謹記三大步驟:買進、賣出、休息,且提出投資股票「烏龜三原則」:
一、選擇未來大有前途,卻尚未被世人察覺的潛力股,長期持有。
二、每日盯牢經濟與股市行情的變動,而且自己下功夫研究。
三、不可太過樂觀,不要以為股市會永遠漲個不停,而且要以自有資金操作。

他說,投資股票,必須有「千山我獨行」氣魄。必須有徹底孤獨的覺悟,「舉世滔滔都向東,就我一人偏向西」,沒有這樣的信念與堅持,就不會成大器。

由於股市有句俗話:「買進要悠然,賣出要迅速」、「行情達頂峰時,氣勢最強,在谷底時,氣勢最弱」。

因此,他提出「只吃八分飽」投資股市票哲學。當股市低迷時,要遵守「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當股市人氣正旺時,莫忘「飯吃八分飽,沒病沒煩惱」道理,收歛貪慾,獲利了結。

「股市猶如人生,若不想背負過多的風險,就得知足,不為貪慾所惑。」是川銀藏說。

他提出投資股票五大原則: 一、選股票不要靠人推薦,要自己下功夫研究後選擇。 二、自己要能預測一、二年後的經濟變化。三、每支股票都有適當價位,股價超越應有水準時,切忌追高。 四、股價最後還是得由業績決定,做手硬做的股票千萬碰不得。五、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難以預料的事件,因此必須記住,投資股票永遠有風險。

他同時提出兩大忠告:一:必須在自有資金範圍內進行;二:不要一看到報章雜誌刊出什麼利多題材,就一頭栽進去,要自己研究。

是川銀藏:八分飽,就該賣股票
是川銀藏1982年光靠股市所得就名列日本第一,超越松下電器的松下幸之助、大正製藥的上元正吉等大企業家,因而被稱為「股市之神」。在是川60多年的投資生涯中,同和礦業一役因貪念而失敗,讓他體認到「知足」的道理。是川銀藏以「只吃八分飽」「烏龜三原則」叱吒風雲大半生。

在《股市之神是川銀藏》一書中,是川銀藏強調「八分飽」的賣股原則。因為他認為投資股票,賣出比買進要難得多。買進時機抓得再準,如果在賣出時失敗,還是賺不了錢。而賣出之所以難,是因為一般人不曉得股票會漲到什麼價位,因此很容易受周遭人所左右,別人樂觀,自己也跟著樂觀,最後總是因為貪心過度,而錯失良機。

貪婪讓300億變紙上富貴

在買進股票時,是川銀藏認為應和烏龜一樣,表面上行動遲緩,卻是步步謹慎,最後安然抵達終點。1978年初他一開始買進同和礦業時,的確和烏龜一樣小心謹慎,穩紮穩打,可是一聽到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消息後,卻興奮得什麼都忘了。

是川銀藏回憶時指出,原本賣出點是設定在500日圓,但隨著行情沸騰,就修正為800日圓,更因為股價漲勢兇猛,認為1000日圓絕無問題!這種因為興奮,腦中充溢著大量血液,活像一隻雙眼布滿血絲的兔子行為,可說是已經完全喪失賣出股票時最需要的冷靜。

這種因貪婪而起的錯誤,毀了是川銀藏花了大量心血苦讀、研究、分析的努力,讓原本可獲利300億日圓,最後卻變成紙上富貴,只幸運地保住本錢30億日圓。

是川銀藏的這種經歷,相信投資人讀起來都心有戚戚焉。股價漲時要如何不讓貪婪沖昏頭?在股價下跌時,又該如何控管不願認賠的恐懼心情?這些都是人性最大的煎熬,因此才有「股市就是人性最大戰場」的說法。

八分飽賣股,獲利沒煩惱

是川銀藏為了控制自己的貪婪與恐懼,利用八分飽的原則,讓自己在股價暴漲、市場人氣正旺時收斂貪婪,獲利了結。他以這種「買進要悠然,賣出要迅速」的態度,在日本水泥的投資獲利高達300億日圓。

「八分飽」的賣股原則也適用於台灣股市。多位證券專家都建議,以大盤每年有三成獲利空間做為基準,大型權值股的八分飽賣出點可以抓15%,小型股波動性大,可以40%做為八分飽的賣出點。當然,投資人可以再依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加以微調。

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

生活中人人都犯的10種短命小習慣

第十名:喝過量咖啡或茶。
第九名:喜吃燙食。
第八名:喝水太少。
第七名:用力排便。
第六名:彎腰搬重物。
第五名:連續使用電腦3小時以上。
第四名:剛睡醒立刻下床。
第三名:如廁看報。
第二名:蹺二郎腿。
第一名:缺乏運動。

2011年3月6日 星期日

D.F的巴比倫之門

巴比倫之門這個詞的意思
源自於基加美修收集全世界的寶具,內部收集全世界寶具的原型,也包含了對界武器天地乖離之劍,以及神性越強束縛力越高的天之鎖。最常的用法是把寶具當成箭射出,不過正確用法是針對英靈傳說中的弱點,選擇正確寶具作出攻擊。開啟的鑰匙是寶具是王之財寶( Gate of Babylon )。不過並不能解放寶具的真名,以及複製使用者的經驗(畢竟寶具都是自己的),因此不能完全發揮寶具的能力,不過基加美修本身使用武器的能力並不弱,稱不上頂尖不過比一般人強。
擁有者為英雄王「基加美修」(ギルガメッシュ/Gilgamesh),為蘇美爾傳說中烏魯克的國王。完全是一個自大狂妄,完全的自我中心的英靈,但本人自稱「不驕傲的哪算是王!」。
在傳說中被描繪為一個半人半神的英雄(有2/3神的血統,在英靈中算是最多的,也是奈須設定的上限)。他驕傲暴戾,引起諸神不滿。諸神創造巨人"恩奇"都去懲罰他,但兩人在決鬥中卻成了朋友。此後,基加美修改惡從善,為民除害,立下許多功績。他的英雄行為引起女神"伊斯塔爾"的愛慕,但他拒絕"伊斯塔爾"的求愛,觸怒諸神。諸神用奪取"恩奇"生命的辦法來打擊他。基加美修為朋友的死十分悲痛,決心去尋找長生不死之方。他歷經千難萬險,得到永生的仙草,但在歸途中,仙草卻被蛇偷吃,結果無功而返。
這首史詩生動地反映了人們探索生死奧秘這一自然規律的願望,也表現了人們反抗神意但最終難免失敗的悲劇色彩。《基加美修史詩》起源於蘇美爾時代,經歷代人們傳誦,至古巴比倫時期才編定成書。現存的版本是亞述帝國時期的抄本。

2011年3月5日 星期六

何謂所得替代率?

退休理財應注意所得替代率的高低。

所得替代率就是指退休前的收入與退休後可控制金額的比例;一般上班族,退休後每月可運用資金應達月薪6~7成,所得替代率才算合理,以月薪10萬元估計,信託後孳息自益單月應該要達7~10萬元。
由於年紀愈大、通貨膨脹率也會隨著時間擴大,現在賺到的3萬元與20年後賺到的3萬元額度雖相同,價值未必一樣,民眾在計算所得替代率時,應該以退休當年度的最後收入為主;如果是提前估算,就必須把通貨膨脹壓力考慮進去。

對中年人而言,所得替代率應計算退休當年薪水的成數,不是以現在的薪水作為計算基礎.

逢甲大學教職員福儲金投資委員會召集人兼財金系副教授羅仙法就指出,理財應該注意全球經濟情勢、貨幣發展狀況等;目前逢甲大學教職員工福利儲蓄信託基金以所得替代率百分之百為目標,也增加學校的競爭力。


~~節錄自2月18日蘋果日報

根據調查顯示,目前國人平均退休年齡已降至55歲,並非國人提前享清福的意識抬頭,可能是受產業外移等勞動力需求降低所致。在高齡工作機會被削減下,如何在有限工作階段,為退休後生涯作準備,顯得格外重要。
國人對於老人年金等老年福利政策的不確定性,使得退休金規劃難度相對提高,勞退新制上路雖讓許多人吃了定心丸,但從行政院勞委會預估國人所得替代率僅40.8%來看,相較國內外調查,支持退休生活基本需求的所得替代率平均期望是60%,光靠勞保和勞退金,還有近20%無法滿足退休後的資金缺口。


2007年07月30日 星期一蘋果日報
勞保金 平均每人領102萬
連同勞退約拿2百萬「一定會餓死」



【陳嘉恩╱台北報導】勞委會最新統計顯示,去年勞保老年給付每件平均金額首度突破百萬元,其中男性一百一十五萬元,高於女性的八十七萬元。不過理財專家認為,勞保老年給付即使再加上舊制勞退金,平均每人僅兩百萬元左右,遠不及退休所需,上班族平時一定要強迫儲蓄,以因應退休生活。


去年統計
國內勞工受僱後均須繳勞保費投保勞工保險,退休後可領取俗稱勞保退休金的勞保老年給付,連同僱主給付的勞工新制或舊制退休金,勞工至少會有勞保與勞退兩筆退休金。
根據勞委會最新發布的勞保老年給付統計分析,勞保基金去年共發出約一千三百多億元的勞保老年給付給十三萬名勞工,平均每人可領一百零二萬三千元,創歷年新高。勞委會指出,老年給付金額是依照退休前半年的平均投保薪資乘以工作年資計算,以目前最高投保薪資四萬三千九百元來說,老年給付最多可領一百九十二萬多元。

應老年生活「不夠」
舊制勞退金平均每人可領一百零二萬八千元,加上勞保老年給付,勞工退休後平均只能拿到兩百零五萬元。弘利投顧總經理劉凱平指出,一般來說希望退休後能有七成所得替代率,而每人退休後所需費用視情況不同,但「兩百萬元支應老年生活絕對不夠。」
劉凱平表示,隨著現代人平均年齡增長,老年所需的醫療照護花費勢必提高。他建議減少花費、儲蓄和長期投資是增加退休金的最好方法。
四十五歲在運輸業上班的楊先生目前月薪三萬七千元,若一直未調薪到五十五歲退休時,能領到約一百七十二萬元勞保老年給付。他說,自己已定期定額投資基金,「只靠勞保給付和勞退金過退休生活,一定會餓死。」

勞保年金比較有保障
銘傳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客座教授柯木興說,勞保老年給付金額雖逐年提高,但還是不足應付老年生活。勞保年金制上路後,勞保費雖增加,但較有保障。


上班族退休金規劃表
退休後主要支出:生活費、醫療費、休閒零用金
理想收入金額:每月至少要有退休前月薪的7成
退休前準備:
.高所得者可自提6%勞退新制退休金
.未自提退休金者,也要強迫自己定額儲蓄
.不擅投資理財者,選擇投資工具時,須先考量投資風險、再考慮獲利
資料來源:弘利投顧總經理劉凱平、《蘋果》資料室

考證照

證照分三類:

銀行→研訓院的
https://www.tabf.org.tw/tw/Ptc/PtcExamSchedule96.asp

證卷→證期會的
http://www.sfi.org.tw/newsfi/testfind/TestItem.asp?m=6

保險→壽險。產險公會等
http://www.lia-roc.org.tw/index05/index05.asp

金控公司包含的範圍很廣喔!

像是上面的三類通通全包吧!

銀行+證卷+保險=金控公司~

-------------------

https://www.tabf.org.tw/tw/Ptc/PtcExamSchedule96.asp(研訓院)

如果要報名的話

要先加入網站的"研訓之友"(不用另外花錢)

填妥所有的資料就可以使用網路報名

還蠻方便的!

繳報名費的話

你可以用網路信用卡

或是去atm轉帳就可以囉!

"簡章"方面的話不用另外購買

只要點上面自連結的地方就可以連結到囉!

從網路上面下載就可以囉!

--------------------

你或許會問考古題哪裡找

http://pro.udnjob.com/mag2/fn/main_page.jsp?f_MAIN_ID=94

這邊的考古題還蠻齊全的

考試考完ㄧ兩天答案就會先行公佈在這邊

當然最後的正確解答要以主辦單位的為主!

---------------------------

書籍的話大家都會建議買東展的書

書局應該都有在賣

像是諾貝爾。墊腳石。。。等


********************

畢竟在這多元的社會壓~

比別人多ㄧ張照就多ㄧ個機會吧!

也可以當作自己的金融常識呀!

------------------

以下提供知識+某大大整理很豐富的資料~

希望對尼有幫助~

P.S等級★~★★★★★由低到高  ◎=或
證照名稱     資格、要求        考試日期    報考費用
★信託業務    ◎高中職以上畢業者    每年2~3次    700
◎特考及格者
★理財規劃    ◎高中職畢業者      每年2次     700
★銀行內控    無資格限制        1、7月     650
★初階外匯    無資格限制        3月       750
★初階授信    無資格限制        6月       650
★證劵商業務員  ◎高中職畢業者      3、6、9、12月  700
◎特考及格者       
★投信投顧    ◎專科以上學校畢業者   3、6、9、12月  750
◎普考及格者
◎取得證劵商業務員資格者
◎取得證劵商高級業務員資格者
★期貨商業務員  ◎高中職以上畢業者    3、6、9、12月  750
◎特考及格者
★CIA(內部稽核師) ◎大學畢具兩年實務經驗  5、11月    1500
◎碩士畢業具一年實務經驗
★★期貨交易分析師◎專科畢,        3、6、9、12月  1250 
從事期貨工作二年
◎取得期貨商業務員資格者,從事期貨工作一年
★★財富管理規劃師 無資格限制   待金研院公告   課程費用
74700~94500
考試每科約2400
★★★證劵投資分析師 ◎專科畢,      3、6、9、12月  1250
從事證劵工作二年
◎高考及格,從事證劵工作一年
◎取得證劵商高級業務員資格,從事期貨工作一年
國際級頂級黃金證照:
★★★★★CFP財務規劃師,需經過協會教育訓練課程每次課程及考試約22000

★★★★★CFA特許財務分析師,需經過協會教育訓練,通過三級考試且具有三年以上相關工作,首次報考約22050~33600,其後每次約10000

★★★★★FRM財務風險管理師,考試後需有兩年相關工作方可,首次報考約15000~27000

補充職務內容、必備證照:http://www.license.com.tw/finance/plus/people/stock.shtml


至於什麼金融職務行業有哪些,大至分為


●銀行業
銀行櫃員 ‧外匯人員 ‧個金業務專員 ‧企業金融專員
授信人員 ‧理財專員 ‧經濟研究員 ‧金融商品企劃


●證券業
承銷人員 ‧營業員 ‧證券商行政人員 ‧證券商經理人


●投信投顧問
投信業務員 ‧產業研究員 ‧證券分析師 ‧基金經理人


●期貨業
期貨業務員 ‧期貨商行政人員 ‧期貨商經理人 ‧期貨交易所專


其實主要看你打算走哪一行,每一職務所須證照都小有差異。

【銀行理專】
強制取得:1.壽險 2.投資型保險 3.產險 4.信託 5.投信投顧 6.期貨
鼓勵取得:1.理財規劃 2.初階授信 3.初階外匯 4.銀行內控

【銀行櫃檯】
強制取得:1.信託 2.初階外匯 或 初階授信
鼓勵取得:1.理財規劃 2.壽險3.投資型保險4.銀行內控

【銀行債權委外催收人員】
強制取得:1.債權委外催收

【授信人員】【核貸人員】【鑑價人員】
鼓勵取得:1.金融授信擔保品估價人員

【證卷業理專】
強制取得:1.壽險 2.投資型保險 3.信託 4.證卷高級業務員 5.期貨
鼓勵取得:1.投信投顧 2.理財規劃

【證卷營業員】
強制取得:1.證卷業務員
鼓勵取得:1.期貨 2.股務人員

【證卷分析師】
強制取得:1.證卷分析師
鼓勵取得:1.期貨 2.股務人員

【證卷主管】
強制取得:1.證卷高級業務員
鼓勵取得:1.期貨 2.股務人員

【期貨營業員】
強制取得:1.期貨

【票券營業員】
強制取得:1.票券業務員

【保險】
強制取得:1.壽險 2.投資型保險
鼓勵取得:1.產險 2.理財規劃

【產險】
強制取得:1.產險
鼓勵取得:1.壽險 2.投資型保險

----------------------------------------------------------------------------------------
我是讀食品的,個人對於投資蠻有興趣的。我考照沒有補習,因為我認為補習班老師只是把法規在課堂上念念,例題在黑板上重寫。現在待業中。考試全部都是選擇題(計算題也是選擇題出題)。

4~9月我共考了12張(4~7月考9張),也許你認為:『哇!一個月考2張,也就是說一個月要讀2個範圍耶!好多呢!。』
其實,我並沒有讀這麼多,因為很多考試範圍都重覆了,舉個例子:

【理財規劃】包含了:保險、產險、股票、期貨、選擇權、債卷、信託、金融資產證卷化。那我在讀書時就同時準備【保險】【信託】【高業】【資產證卷化】,而且【信託】和【資產證卷化】又有部份重疊。

看起來我好像同時準備5張,實際上並沒有,那【高業】取得後,在馬上用【高業】去報【投信投顧】(用高業去報才有證照,用信託去報只有合格證明;只考法規一科)。投信投顧法規與【信託】又有一大部分相似,所以又賺到了,而且投資學和財務分析也不用再考了(高業考過了)。

有沒有注意到,取得6張證照了,可是真的有讀6張證照考試範圍嗎?沒有。

在來是【銀行內部】,分一般金融及消費金融,命題範圍一模一樣,一般金融出題平均,消費金融加重消金命題40%,所以讀一次考2張(有些銀行主管職缺要一般金融,有些要消費金融,讀都讀了多考一下比較划算)。

好啦!取得8張了,真的讀這麼多了嗎?還是沒有。

【銀行內部】與【初階授信】又部份相同,【初階授信】又與【債權委外催收】十分相關……所以越讀越快,越考越多,越來越輕鬆。
考到後面你會發現,很大一部分都是先前讀過的,所以重點不是報考日期順序,而是讀書順序,對吧?

其實金融考試是有一定的規則,由簡單考到困難並不是最好的方法,因為這麼多證照範圍太大了,若能『一讀二考』那不是最理想嗎?
網上一般都建議先考內控>信託……等
其實有更有效率的方式

我就是用這方法,6個月考到12張證照,越考越輕鬆,因為後來考的都在前面看過有印象。

有些證照並不是大家都有就不重要,因為若沒有事不能執業的。
舉例來說:
沒有[期貨業務員],就不能賣連動債、外幣選擇權…等
沒有[高業]或[投信投顧],就不能賣基金、債卷…等
像這一類的證照就是所謂的【法定證照】。

常有人說,全台灣擁有金融證照的約上百萬人,可是反過來講,同時具有3張、4張以上的卻不足5萬人,具有5張以上的不足3萬人。

你若對理財方面有興趣,可先取得6大法定證照:保險、投資型保險、產險、投信投顧、信託、期貨。這是最基本的,而後再取得CFA或CSIA,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證照並不是免死金牌,證照只是求職的[門票]…進了場才是真刀真槍硬碰硬
若是業績上不來…再多國際證照也沒用


以下是我考的:95年4月到95年9月底,12張認證

人身保險業務員資格測驗合格證書【保險公會】
信託業務專業測驗合格證明書【金研院】
投信投顧業務員資格測驗合格證書【證基會】
證卷高級業務員資格測驗合格證書【證基會】
期貨業務員資格測驗合格證書【證基會】
理財規劃人員專業能力測驗合格證明書【金研院】
銀行內部控制基本測驗(一般金融)【金研院】
銀行內部控制基本測驗(消費金融)【金研院】
資產證卷化基本能力測驗合格證明書【證基會】
債權委外催收人員專業能力測驗合格證明書【金研院】
「金融市場常識與職業道德」測驗成績合格證明【金研院】
初階授信人員專業能力測驗合格證明書【金研院】
-----------------------------------------------------------------------------------------
我建議用【東展】的書,因為內容歸納的十分清楚,而且內容有加註記何時考過;歷屆考題也有解析

先全部讀過一遍,做考古題時就大概知道出題模式,在讀一遍時針對這些部份加強,其實不難 1 、證券考照 每年3、6、9、12月之「第一個星期日」舉行考試。(每年招考4次) 1、證券商業務員:不限年齡,高中(職)畢, 暨以上學歷,男女皆 可報考。 1、證券法規概論與 證券交易實務 2、財務分析概論 3、證券投資概要 2、證券商高級業務員:  (1)大學畢,暨以上學歷。  (2)或取得證券業務員資格者。 1、證券法規與證券 市場 2、財務分析 3、投資學 (共考三科) 2、期貨考照 每年3、6、9、12月之「第一個星期日」舉行考試。(每年招考4次) 不限年齡,高中(職)畢,暨以上學歷,男女皆可報考。 1、期貨交易法規 2、期貨交易理論與 實務(共考二科) 3、投信考照 投顧考照 每年3、6、9、12月之「第一個星期日」舉行考試。 不限年齡,高中(職)畢,暨以上學歷,男女皆可報考。 1、或取得證券商業務員 資格者。 2、或取得證券商高級業 務員資格者。 1、投信投顧相關法規(含職業道德規範) 2、證券法規證券市場 3、投資學與財務分析 金證會考古題 http://www.sfi.org.tw/newsfi/download.asp 證卷考古題 http://www.get.com.tw/getroot/exam/stock/ 台灣證交所 http://www.tse.com.tw/ch/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