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

波浪理論(the wave principle)


波浪理論是由 Nalph Nelson Eilliott1938年所提出的,他將市場上的價格趨勢型態,歸納出幾個不斷反覆出現的型態,波浪理論也就是研究價格趨勢型態種類的最完整研究。Eilliott歸納整個市場的價格波動型態,發現不論趨勢的層級大小,均遵循著一種五波上升三波下降的基本節奏,五波的上升趨勢可分為三個推動波(impulse wave)以及二個修正波(corrective wave),三個推動波分別為第 135波,而修正波則為第2及第4波;在三波下降趨勢波則分為、bc三波。這上升及下降的八波形成一個八個波動的完整週期,而且這樣的週期將不斷的反覆持續,並且這八個波動的完整週期的現象普遍存在於各種時間刻度,而形成各種大小的波浪,每一個波都可包含了更小規模的波動,並且每一個波也都為另一個更大刻度的波所包含。


而在空頭市場中,波動的型態亦呈現出同樣的型態走勢,只是形狀上下相反。由圖b(a)(b)二波,其便是由八個次級波所構成。    波浪理論的原理整體而言,波浪理論的基礎是建構在歸納過去的價格行為而產生,而其更根本的哲理在於人類的欲念古今皆然,以致於歷史現象將不斷的重複,使得波浪理論持續有效。然而,Eilliott將波浪理論基 植於費波納奇數列的發展。所謂費波納奇數列,A1,A2,..., An,...,...,其產生規則為:An=An-2 + An-1 。所以 其數列排列為: 1, 1, 2, 3, 5, 8, 13, 21, 34, 55......其中,5+3的數字正是波浪理論的推動波及修正波的波數。

        波的型態分類上述之波浪的構成為其最簡化之基本理論。一般而言,在時間刻度較小的觀察期中,波浪的型態會依循基本規則進行,但在時間刻度拉大時,波浪會有變異的型態出現。因此在整個實際的情況中,價格走勢的型態遠比上述的簡單八波還複雜許多。波浪的變異型態,在推動波與修正波時的狀況不同,推動波的變異型態較單純,而修正波的變異型態則較複雜。在了解波的變異型態之後,所有實際市場上的波型態均將離不開其中的變化。一個大的原則為:任何一個次級的波動走勢,都將傾向於其大一級的波具有一致的走勢。這個原則將有助於波行進的判斷。觀察波的變異型態,可分為推動波的變異型態及修正波的變異型態。由於推動波是主趨勢的方向,因此其波形較為明顯易辨別,但修正波則較不易清楚辨識和分割。

        推動波的變異型態(a)推動波具有延伸型態,且在每個週期中,三個推動波中大多會有一波且僅有其中一波會出現延伸波所謂波的延伸型態,是指波發生了拉長或放大的情況,使得其中的次級波-延伸波的規模大小與原級波的規模相當,使得原級波的波數可能看起來會由5個變成9個波數。推動波的延伸,常發生在第三波,但第一及第五波亦可能發生延伸波。且在第(5)波發生的延伸波具有重要的特性,即在隨後的







(a)波修正將以次級波第2波為其修正幅度,而(c)波修正將以第(4)波為其修正幅度。

(b)第五波可能會出現失敗(failure)型態當第5波的高點未能突破第3波的高點時,便稱之為第5波失敗型態。這個型態象徵著原有的型態的弱勢,隱含著市場的趨勢即將反轉。這個型態有另一個型態的規則,即是當第5波失敗型態出現時,可回頭檢視該週期的第2波的拉回幅度絕不會超過第1波的100%

(c)5波可能以一個楔形(wedges)或是一個擴張三角的型態出現,並且每個波都可細分為三波的3-3-3-3-3型態。而這種型態亦可能發生在c波,都是加速趕底,並且為下一個反轉趨勢作準備的意味。

















 1,第二波不能跌破第一波的起漲點
2.第三波不能是攻擊波最短的
3.第四波不能跟第一波的高點重疊>>重疊不是攻擊波,是反彈波,拉高要逃命
4.第二波如果是簡單波,第四波就是複雜波,反過來說,第二波如果是複雜波,第四波就是簡單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